如何掌握英語翻譯中詞的翻譯技巧?
日期:2018-09-22 11:13:22 / 人氣:
/ 來源:網(wǎng)絡轉載侵權刪
在翻譯中,我們會遇到字的翻譯,詞的翻譯,句子的翻譯,綜合起來就是一篇文章的翻譯。這其中每一個方面都有其翻譯的技巧。我們這里簡單談一談詞的翻譯技巧。
在英語詞的翻譯過程中,很多人都有錯誤的看法。認為詞最好翻譯,在英漢詞典當中查一查就可以了,沒什么困難的。但在實際的翻譯中則會發(fā)現(xiàn)又是翻譯出來的意思生硬,不符合語言習慣。所以本文試圖通過英語詞的翻譯技巧的介紹,在加深理解的前提下,對詞的翻譯技巧進行探討。
一般認為,翻譯時應以句子為最小的理解和翻譯單位,同時也要照顧到句與句之間,段落與段落間的專程銜接以及上下文的邏輯關系,也就是語篇??墒谴藭r過程文章的最小單位,如果不能把詞的意義準確的傳達出來,是不行的。有人認為每一個英語詞都能在英漢詞典當中找到相應的漢語對應,這是錯誤的。如不能將“王老師”譯成“Teacher Wang”,除非對“某某教授”在姓名前冠以professor,一般都以Mr.或Ms.相稱,或當面尊稱為sir。多元對應英語中有許多詞一詞多譯,其所表示的各個意義,分別與漢語中幾個不同的詞或詞組對應。英語單詞的詞義比較靈活,這種現(xiàn)象較常見。如:bank除“河岸”(thesouthbankoftheriver河的南岸)外,還有田埂(1owbanksofearthbetweenrice-fields稻田與稻田之間的低矮的田埂)、銀行(thebankofEngland英國國家銀行)、賭本(breakthebank贏得莊家的全家賭本)、庫(bloodbank血庫)等意思。
二、翻譯中詞類的轉性
英漢兩種語言詞的適用范圍不盡相同有些句子可以逐詞對譯,如:She is a beautiful girl.“她是一個漂亮姑娘。”此句的譯文中各詞的詞性基本上與英語相當。但大多數(shù)情況并不是這樣的。如:He is a liar. 就不能直譯為“他是愛說謊的人。”因為漢語習慣不這樣說,可譯為“他愛說謊。”這樣漢語各詞的詞性基本上與英語就不對應了。既然翻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內(nèi)容或信息上的對等,而不是形式上的完全對應,那么翻譯中必然會出現(xiàn)偏離形式的對應。轉換就是在翻譯中獲得譯文與原文信息對等的必不可少的應變對策,以形式的偏離換取內(nèi)容或信息的一致。詞類轉換是翻譯中常見的技巧。雖然英漢兩中語言詞匯的語法類別(如動詞、名詞、形容詞等) 大致相同,但由于兩種語言各自的特殊性,如語法組合能力的差異、語義切分( semantic segmentation) 的差異等,在詞匯的運用方面英漢差別非常大,各有其獨特性。英漢互譯的過程中詞性的轉換便不可避免的。作為一種譯詞技巧。詞類轉換往往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功效。
如:英語中具有抽象動作意義的名詞漢譯時常譯成動詞。但是,漢譯英時,如果譯者沒有非常深厚的英語功底,很難非常恰當?shù)厥褂眠@類詞來翻譯,用英語動詞的可能性最大。例如:
The repeal of the Corn Laws by Great Britainin 1846 ended Britain′s long - standing policy protectionism.
1846 年英國廢除《谷物法》,結束了英國長期存在的貿(mào)易保護主義政策。
“repeal”既可以作動詞,也可以作名詞,意思相同,都是“取消”、“廢除”的意思。但是按照漢語的語言習慣,我們很可能用“repeal”的動詞形式來回譯(back - t ranslate) ,譯成: Great Britain repealed theCorn Laws in 1846 and ended ?或譯成: The CornLaws were repealed in Great Britain in 1846 and thelong - standing policy of protectionism was ended。
兩種翻譯可能都講得通,但總不如原文那么精煉、嚴密。
三、增詞
詞量增減,是指根據(jù)原文上下文的意思、邏輯關系以及譯文語言句法特點和表達習慣,在翻譯時增加原文字面沒有出現(xiàn)但實際內(nèi)容已包含的詞,或者減去原文雖有但譯文語言表達用不著的詞。必須指出的是,詞量增減必須防止兩個傾向:一是添枝加葉,任意發(fā)揮;二是避難就易,肆意裁割。
從理論上說可以增加任何詞,但在什么時候增加什么樣的詞,才能恰到好處,而不超出一定界限,則需要悉心體會。下面試分析個譯例:
A book, tight shut, is but a block of paper.
譯文一:一本書,緊緊合上,只是一疊紙。
譯文二:一本書,如果緊緊合上不讀,只是一疊紙。
譯文三:一本書,如果緊緊合上不讀,只是一疊廢紙。
譯文四:閑置之書只是一疊廢紙。
上面同一個句子四個譯文,可以體現(xiàn)翻譯不同層次。譯文一,與原文似乎絲絲入扣,但卻顯得支離破碎、關系不清、語意不足;譯文二,增加了“如果……不讀”,意思明白無誤,只是覺得言猶未盡;譯文三,又增加了一個廢字,這可是點睛之舉。能否譯出這個廢字,是翻譯這個句子的關鍵。一個廢字,說話者語意才得以充分表達。而譯文四則簡明扼要,筆酣墨濃了。
四、詞的省略
省略詞語決不是可以隨意增刪詞句,而是要必須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可有可無的,或是多余的。
2)省略的詞義已經(jīng)體現(xiàn)在上下文中。
閱讀時,必須根據(jù)上下文找出英語中省略的詞語翻譯時再根據(jù)漢語的習慣進行適當增補。
Someone traveling alone, if hungry, injured, or ill, often had nowhere to turn expect to the nearest cabin or settlement.
分析:在時間、地點、條件、讓步、方式狀語從句中,如果從句的主語與主句的主語相同(或為it),而從 句的謂語又含有be(包括連系動詞be和助動詞be),則可以省略“主語+be”.
譯文:獨自旅行的人,要是餓了、受傷了或是生病了,除了最近的小木屋或居民點,常常無處求援。
結語
當然漢語和英語的翻譯的方法內(nèi)容是遠不止以上這些的,限于篇幅,還有許多內(nèi)容未能涉及,但是從以上內(nèi)容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詞的翻譯技巧在漢英兩種語言中的應用相當廣泛,而且由于英漢文化背景的不同,這些詞的翻譯方法也不盡相同。通過對這些詞的技巧的研究,可以從一個角度透視英漢兩種語言及兩種文化的根本差異所以我們應該認真學習并將這些關于詞的翻譯技巧好好掌握,以便正確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在英語詞的翻譯過程中,很多人都有錯誤的看法。認為詞最好翻譯,在英漢詞典當中查一查就可以了,沒什么困難的。但在實際的翻譯中則會發(fā)現(xiàn)又是翻譯出來的意思生硬,不符合語言習慣。所以本文試圖通過英語詞的翻譯技巧的介紹,在加深理解的前提下,對詞的翻譯技巧進行探討。
一般認為,翻譯時應以句子為最小的理解和翻譯單位,同時也要照顧到句與句之間,段落與段落間的專程銜接以及上下文的邏輯關系,也就是語篇??墒谴藭r過程文章的最小單位,如果不能把詞的意義準確的傳達出來,是不行的。有人認為每一個英語詞都能在英漢詞典當中找到相應的漢語對應,這是錯誤的。如不能將“王老師”譯成“Teacher Wang”,除非對“某某教授”在姓名前冠以professor,一般都以Mr.或Ms.相稱,或當面尊稱為sir。多元對應英語中有許多詞一詞多譯,其所表示的各個意義,分別與漢語中幾個不同的詞或詞組對應。英語單詞的詞義比較靈活,這種現(xiàn)象較常見。如:bank除“河岸”(thesouthbankoftheriver河的南岸)外,還有田埂(1owbanksofearthbetweenrice-fields稻田與稻田之間的低矮的田埂)、銀行(thebankofEngland英國國家銀行)、賭本(breakthebank贏得莊家的全家賭本)、庫(bloodbank血庫)等意思。
二、翻譯中詞類的轉性
英漢兩種語言詞的適用范圍不盡相同有些句子可以逐詞對譯,如:She is a beautiful girl.“她是一個漂亮姑娘。”此句的譯文中各詞的詞性基本上與英語相當。但大多數(shù)情況并不是這樣的。如:He is a liar. 就不能直譯為“他是愛說謊的人。”因為漢語習慣不這樣說,可譯為“他愛說謊。”這樣漢語各詞的詞性基本上與英語就不對應了。既然翻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內(nèi)容或信息上的對等,而不是形式上的完全對應,那么翻譯中必然會出現(xiàn)偏離形式的對應。轉換就是在翻譯中獲得譯文與原文信息對等的必不可少的應變對策,以形式的偏離換取內(nèi)容或信息的一致。詞類轉換是翻譯中常見的技巧。雖然英漢兩中語言詞匯的語法類別(如動詞、名詞、形容詞等) 大致相同,但由于兩種語言各自的特殊性,如語法組合能力的差異、語義切分( semantic segmentation) 的差異等,在詞匯的運用方面英漢差別非常大,各有其獨特性。英漢互譯的過程中詞性的轉換便不可避免的。作為一種譯詞技巧。詞類轉換往往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功效。
如:英語中具有抽象動作意義的名詞漢譯時常譯成動詞。但是,漢譯英時,如果譯者沒有非常深厚的英語功底,很難非常恰當?shù)厥褂眠@類詞來翻譯,用英語動詞的可能性最大。例如:
The repeal of the Corn Laws by Great Britainin 1846 ended Britain′s long - standing policy protectionism.
1846 年英國廢除《谷物法》,結束了英國長期存在的貿(mào)易保護主義政策。
“repeal”既可以作動詞,也可以作名詞,意思相同,都是“取消”、“廢除”的意思。但是按照漢語的語言習慣,我們很可能用“repeal”的動詞形式來回譯(back - t ranslate) ,譯成: Great Britain repealed theCorn Laws in 1846 and ended ?或譯成: The CornLaws were repealed in Great Britain in 1846 and thelong - standing policy of protectionism was ended。
兩種翻譯可能都講得通,但總不如原文那么精煉、嚴密。
三、增詞
詞量增減,是指根據(jù)原文上下文的意思、邏輯關系以及譯文語言句法特點和表達習慣,在翻譯時增加原文字面沒有出現(xiàn)但實際內(nèi)容已包含的詞,或者減去原文雖有但譯文語言表達用不著的詞。必須指出的是,詞量增減必須防止兩個傾向:一是添枝加葉,任意發(fā)揮;二是避難就易,肆意裁割。
從理論上說可以增加任何詞,但在什么時候增加什么樣的詞,才能恰到好處,而不超出一定界限,則需要悉心體會。下面試分析個譯例:
A book, tight shut, is but a block of paper.
譯文一:一本書,緊緊合上,只是一疊紙。
譯文二:一本書,如果緊緊合上不讀,只是一疊紙。
譯文三:一本書,如果緊緊合上不讀,只是一疊廢紙。
譯文四:閑置之書只是一疊廢紙。
上面同一個句子四個譯文,可以體現(xiàn)翻譯不同層次。譯文一,與原文似乎絲絲入扣,但卻顯得支離破碎、關系不清、語意不足;譯文二,增加了“如果……不讀”,意思明白無誤,只是覺得言猶未盡;譯文三,又增加了一個廢字,這可是點睛之舉。能否譯出這個廢字,是翻譯這個句子的關鍵。一個廢字,說話者語意才得以充分表達。而譯文四則簡明扼要,筆酣墨濃了。
四、詞的省略
省略詞語決不是可以隨意增刪詞句,而是要必須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可有可無的,或是多余的。
2)省略的詞義已經(jīng)體現(xiàn)在上下文中。
閱讀時,必須根據(jù)上下文找出英語中省略的詞語翻譯時再根據(jù)漢語的習慣進行適當增補。
Someone traveling alone, if hungry, injured, or ill, often had nowhere to turn expect to the nearest cabin or settlement.
分析:在時間、地點、條件、讓步、方式狀語從句中,如果從句的主語與主句的主語相同(或為it),而從 句的謂語又含有be(包括連系動詞be和助動詞be),則可以省略“主語+be”.
譯文:獨自旅行的人,要是餓了、受傷了或是生病了,除了最近的小木屋或居民點,常常無處求援。
結語
當然漢語和英語的翻譯的方法內(nèi)容是遠不止以上這些的,限于篇幅,還有許多內(nèi)容未能涉及,但是從以上內(nèi)容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詞的翻譯技巧在漢英兩種語言中的應用相當廣泛,而且由于英漢文化背景的不同,這些詞的翻譯方法也不盡相同。通過對這些詞的技巧的研究,可以從一個角度透視英漢兩種語言及兩種文化的根本差異所以我們應該認真學習并將這些關于詞的翻譯技巧好好掌握,以便正確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英語翻譯相關閱讀Relate
媒體報道相關問答
問:為什么中文和英文字數(shù)不同?
答:一般用戶并不了解,中文和英文字數(shù)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比例,其值為中文字數(shù):英文單詞書=1.6:1左右。所以,當您給出5000字的中文資料,其譯文英文單詞數(shù)約為3000字左右;當您給出5000單詞的英文資料翻譯為中文,其譯文字數(shù)約為8000字左右。
問:目前我的文章在語法上應該問題不多,但是表達上可能有些單調(diào),這是投稿的忌諱,你們能解決嗎?
答:給出中文原稿這個問題應該可以解決
問:中文和英文字數(shù)統(tǒng)計的區(qū)別?
答: 一般翻譯客戶并不了解,中文和英文字數(shù)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比例,其值為中文字數(shù):英文(西文語種類似)單詞數(shù)大約=2:1左右。所以,當您給出10000字的中文資料,其譯文英文單詞數(shù)約為5000字左右;當您給出10000單詞的英文資料翻譯為中文,其譯文字數(shù)約為20000字左右。
問:選擇自己翻譯后再提交修改是不是能夠降低翻譯時間、節(jié)省成本?
答:不確定,實際上我們不推薦這種方式,因為修改過程可能比翻譯過程更為耗時、耗力,故而其費用可能和實際翻譯費差不多,而且不能節(jié)省時間。
問:我想要翻譯一篇文章,請問是怎么收費的?
答:資料翻譯報價是根據(jù)稿件總字數(shù)、專業(yè)性程度、翻譯領域、交稿時間綜合考慮來確定的。一般來說,中譯英費用160元/千字,英譯中150元/千字,都是基于漢字統(tǒng)計“字符數(shù)(不計空格)”數(shù)值計算。您可以參看我們的翻譯報價。
問:需要與你們公司什么人接洽翻譯業(yè)務呢?
答:我們公司采取專屬客服服務模式。為企業(yè)客戶配備專屬客服經(jīng)理,一對一溝通具體項目的翻譯需求,實時響應與溝通,節(jié)假日不休。
問:我的文章只有幾百字,該如何收費?
答:字數(shù)500以內(nèi)的資料收費為100元,字數(shù)在500以上不足1000字,按1000字計算,1000字以上的資料翻譯費用按照實際字數(shù)標準收費。
問:如何保證譯稿的準確性?
答:選用專業(yè)化的高素質(zhì)翻譯人員,依賴完整嚴格的質(zhì)量保證體系,執(zhí)行科學、規(guī)范的工作流程;此外,我們不主張和客戶之間沒有溝通的翻譯過程,為了保證最佳的翻譯質(zhì)量,客戶應盡量提供您已在沿用的文稿中涉及到的詞匯或本行業(yè)相關術語的譯法。
問:可以處理的稿件內(nèi)容?
答: 我們通常指的翻譯工作是對一篇文章的文本部分進行翻譯并排版,如稿件中的部分翻譯內(nèi)容包含在插圖和復雜圖表中,我們將在其對應插圖或圖表位置下方將原文和譯文同時給出,但不負責對原文中插圖和圖表進行編輯處理。如需要,費用另議。
問:是否所有的文章內(nèi)容收費都是固定的?
答:我們對學術類資料精譯的基本收費標準是中譯英0.18元/字,英譯中0.16元/字。但不排除特殊難度的資料采用特殊報價。如中醫(yī)資料,歷史考古,古漢語,哲學等等難度晦澀的專業(yè)資料。
最新文章 Related
- 商務英語英譯漢翻譯技巧 09-03
- 機械制造翻譯的教學改革 機械制造 09-03
- 合同翻譯要做好哪些細節(jié) 09-03
- 病例報告翻譯需要注意內(nèi)容 專業(yè)生 09-03
- 優(yōu)秀西班牙語翻譯公司應該怎樣去 09-03
- 教育領域翻譯注意事項要求 09-03
- 選擇上海翻譯公司優(yōu)質(zhì)的商務翻譯 09-03
- 嵌入式開發(fā)常見英文單詞及縮寫 09-03
- 出國留學怎么翻譯成績單? 09-03
- 標書翻譯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09-03
熱點文章 Related
- 翻譯的語義策略精要——語義變通 08-10
- 脈管系統(tǒng)詞匯英漢對照 08-12
- Not half bad是“好”還是“不好”嗎 08-11
- 土木工程專業(yè)外語詞匯(1) 08-11
- 皮革行業(yè)英語詞匯集 08-16
- 漢譯英的合并譯法 08-23
- 水泥專業(yè)詞匯英語翻譯 08-11
- 常用服裝英語詞匯I 08-13
- 服裝英語實用技能培訓-實用語句 08-17
- 平版印刷術語英語翻譯 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