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如何更好的做好翻譯?
關于譯者如何更好的做好翻譯,首先,譯自己真正喜愛的作品,譯時要把自己的感情灌注到工作中去;其次要以創(chuàng)作的心情對待翻譯;其三是要重視譯文的文采和風格。其中的第一點是做好翻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第二點是做好翻譯最困難的環(huán)節(jié),而第三點是每個譯者做翻譯前都應考慮的環(huán)節(jié)。
至于翻譯的組織,譯聲專業(yè)翻譯公司提出翻譯五步法:一要尋求原文字義(單字、熟語都包括在 內);二要分析原文文句組織;三要把原文文句所 代表的意義變成了有意義的譯文語言的話;四要按照譯文文字的習慣和規(guī)則,把話寫出來;五要將譯文文字加以最適當的修飾。楊鎮(zhèn)華的翻譯五步法其實是要求譯者首先應具備五種能力:一是懂原文的文字;二是懂原文文字使用的習慣和規(guī) 則;三是把原文的意思變成譯文的意思;四是懂原文文字使用的習慣和規(guī)則;五是能選擇最適宜的譯文文字的排列法。
(一)對翻譯的理解
翻譯難乎哉?很多翻譯家對翻譯有不同的見解,但他們都有一個相同的感受:難!嚴幾道 (嚴復)在翻譯時常常一名之立,旬月躊躇, (2)梁任公(梁啟超)也說過:翻譯之事,遣辭既不易,定名尤最難,胡適也曾發(fā)出翻譯之難的感慨。林語堂先生的觀點則是:翻譯固未嘗是易事,與其視之太易,毋寧視之太難。朱光 潛在《論翻譯》中說:據我個人的經驗,譯一本書比自己寫一本書要難得多。黃國彬在《破陣子·伏常蛇》中談到英語的翻譯時說:《孫子兵法》中云:‘擊其首而尾至,擊其尾而首至,擊其中則首尾倶至’。從事英語翻譯的人與英語周旋多年,也會覺得英語的句法頗象置于常山之蛇,不容易應付。
專門著作論述翻譯之難的還有曾虛白的《翻譯的困難》和夏衍的《論翻譯之難》,他們都從不同角度說明了翻譯的難度。而張定璜反其道而行之,他的《翻譯之易》其實是論述翻譯之難的。
(二)翻譯的標準
林語堂先生從三個方面論述了翻譯的標準!第一是忠實標準(相當于信);第二是通順標準(相當于達);第三是美的標準(相當于雅)。大概忠實的程度可分為四等,就是直譯、 死譯、意譯、胡譯。
茅盾(18961981年)先生認為:翻譯一要保持原作的形韻與祌貌,二是《文心雕 龍》中提到的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無疵也;章無明靡,句無 玷也;句之菁英,字不妄也。其中字不妄這 句話,翻譯家也應視為格言。其實也正是翻譯家做翻譯的標準。
英國翻譯家紐曼(Neuman)認為譯者的第一責任就是忠于原作,其實是以忠于原作 為標準;英美譯界雙杰之一奈達(Eugene A. Nida)認為翻譯應當遵循equivalent effect(等效)的原則、超越作者并不是譯者的責任,其意還是要忠于原作。
(三)對譯者的要求
英國翻譯家 Tyterler ( Ireland 1747 1814 )
認為翻譯應遵循三原則:(1)譯文是原作的意思完全復寫;(2)譯文的風格和作態(tài)須與原作同一 性質;(3)譯文須與原作同樣的流利。如果做不到這三點,那不在萬不得已的時候,只好先犧牲第三條,次之,再犧牲第二條。
郭沬若(18921978年)認為:(1)譯者的語學知識要十分豐富;(2)對于原書要有十分 的理解;(3)對于作者要有徹底的研究;(4) 對于本國文字要有自由操作的能力。李培恩在《論翻譯》中論述了他的觀點:(1)譯者對原文必須能十分明了,不獨原文之意義即作者思想之背景亦須了解,始可著筆;(2)譯者之學識與文筆,須與原作者有相等或相仿之程度,乃能為原作者之理想譯人;(3)譯者于翻譯時須細心體貼原文,尤宜于原文之細膩處,辨別入微,蓋必如此乃能不失其真,而求其信也。
許淵沖在《譯詩六論》中還談到:譯者一也 (identification);譯者藝也(recreation);譯者異也 (innovation );譯者依也;(imitation );譯者怡也 (recreation);譯者易也(rendition)。 ^也(指理想)*依也(是常道)*異也(是變道)是翻譯的方法論;藝也是翻譯的認識論; 怡也是翻譯的目的論;易也是作品與譯作的關系。他認為世界、作者、作品、譯者、譯 作、讀者是翻譯藝術的六要素。
相關閱讀 Relate
最新文章 Recent
熱點文章 Recent
- 山東話怎么說日常用語_山東 09-14
- 同聲傳譯收費標準_同傳一天 02-27
- 我愛你用蒙古語怎么說? 11-24
- 俄羅斯百度“Яндекс” 12-17
- 中國菜的名稱英文翻譯大全_ 10-29
- 蒙古語你好怎么說 11-24
- 流浪地球英文介紹 11-27
- “ca.”是什么單詞的縮寫 09-11
- 維吾爾語32個字母表 12-09
- 阿拉伯語28個字母解析_2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