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飲食文化與翻譯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同時也體現了中國文化,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的飲食文化也是最能體現我國文化的重要一環(huán).中國飲食的菜名、做法和使用方法等都體現出中國特有的文化,因此如何翻譯中國的飲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不能采用簡單的直譯,既要符合外國人的閱讀習慣,又要體現出中國的文化,還要讓外國人對中國的飲食甚至中國的文化感興趣.因此就要求翻譯者不僅對外國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也要對中國文化有所了解,尤其是對中國飲食文化的了解.
一、中華飲食文化與翻譯
經歷了五千多年歷史的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國人民的光榮與自豪。目前,文化與翻譯的研究大多著眼于宏觀,而專門討論文化某一領域翻譯比較少。菜名實際上是一國文化的體現,老外對中華飲食文化的了解很大一部份就是從中國菜中體現出來的,假如外國人能明白我們的一些菜名的寄意,或是把這些菜名弄明白,其實是在學習一門藝術,他們定會因此而更了解和喜歡中國。
二、中華飲食文化翻譯中的把柄可譯性與不譯性
在翻譯研究中泛起了可譯與不可譯的爭論。因為世界各國人民所生長環(huán)境的地輿、天氣及風俗習慣等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相互而言有很多新鮮事物。如中國有很多像狗不理、麻花、糯米雞、雙皮奶等這些有名的民間食物,要把它們翻譯出來先容給外國朋友熟悉確實不輕易。由于這些傳統的食物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不能從英語語言的文化中找到相應的詞來表示,而且它們當中還隱含了不少歷史典故,并非能用三言兩語道清晰。
關于如何更好地解決飲食文化翻譯中的文化題目,金惠康教授以為,對于這種存在的語言不可譯和文化不可譯,從翻譯技巧的角度看,譯者若緊扣原語的含義,不死摳字眼,至少能對作者的意思進行詮譯或引申,這樣可實現和進步跨文化的可譯性。根據翻譯中的對等原則,這種對等是沒有絕對的對等,在文化翻譯這方面尤為顯著。因此,翻譯時只能通過尋找相通點而不是相同點,使原語者和目的語者能達到一個共鳴,這是從實踐中已經證實可行的,由于文化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作為譯者就要充分了解兩種語言的文化背景。
三、中華飲食文化翻譯存在的題目
1.表達不一,讓人糊涂
在中國飲食文化翻譯中,往往會看到一些用詞不一致的現象。因為不同的英語單詞,它所指代的事物,表達的意思都是有所差別的。這個題目主要泛起在對點心類的翻譯上。如:
把饅頭譯成:steamed bread; steamed bun
把湯圓譯成:pudding; dumpling ball
把粥譯成:gruel; soft rice; porridge
一個食物竟然派生出好幾樣不同的東西來,確實讓人費解。因此,翻譯此類食物時,譯者一定要理解清晰各種食物的性質特點,找準相關的詞來翻譯,不能張冠李戴,更不能順手牽羊,東拉西扯一個詞來湊合,此做法是對文化極大的不尊重。對此,盡管北京翻譯公司譯者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翻譯,由于翻譯方法是靈活的,但應盡可能地保持原文化的意義與內涵。如宮保雞丁這道菜有常見的3種譯法:Gong Bao Chicken;
Sauteed Chicken Cube with Peanuts;
Diced Chicken with Peanuts in Chili Sauce.
2.翻譯得不知所云
水煮鱔片翻譯成‘the water boils the shan slice’,如斯按字面來翻譯成的英文其實令人啼笑皆非。還有把麻婆豆腐翻譯成滿臉黑點的女人制作的豆腐,紅燒獅子頭翻譯成燒紅了的獅子頭,四喜丸子翻譯成四個興奮的肉團,看了會叫人跑掉。因此,對于菜名的翻譯,譯者切忌沒理解清晰其真正的含義而直接用字對字的方法來譯。這些翻譯或是有顯著的語法錯誤,或是嚴峻歪曲原名的意思,使外國人讀后感到一頭霧水,不知所云,這不能達到通過翻譯進行交流的目的。
3.不夠正確
因為文化上的差異,在飲食翻譯上,我們不難發(fā)現,有不少中國特有的東西是不能在英語字典里找到相關的詞來表示的。另外,有些食物,我們可以用英語表達出其基本意思一個籠統的意思,而不能道出其細節(jié)。如:中國菜當中,有良多是以肉丸為主材料而做成的??墒且粋€丸字,都用‘meat ball’來譯的話,筆者以為十分不正確。豈非外國人生成來就會知道中國制作‘meat ball’里頭畢竟是豬肉,牛肉,雞肉仍是魚肉?在此,譯者要留意一點,某些教徒是不能吃某類肉的,如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因此,筆者以為翻譯的正確性不僅是翻譯的一個行為尺度,也是一個道德尺度,是尊重各國人民文化的表現。而且,這種籠統的翻譯,往往會失掉地方飲食文化的特殊性文化身份。
再如,中國人除了三餐主食之外,還喜歡吃糕點,糕的品種可謂不勝其數。廣東人喜歡吃的早點有蘿卜糕和芋頭糕,有人翻譯成:‘Fried white radish patty’和‘Taro cake’。筆者查閱了《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和《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兩大權勢巨子詞典,比較了patty,cake,pudding,pastry,dumpling,和bun的詞意,以為在翻譯兩種食物時,根據它們的選料(蘿卜,芋頭,粘米粉,水),做法(蒸),及特點(軟塊狀),最佳的選詞是‘pudding’。
五、飲食文化翻譯的方法
根據王秉欽教授在《文化翻譯學》一書中所提,可歸納出六種方式:以寫什物法命名,以寫意手法命名,以人物、地名、數字以及顏色命名。從這些命名方式中可以看出,除了以寫意手法命名的一些菜名之外,大部門的菜名都顯示出菜肴的主材料、作料、烹調方法、口感、口味等信息,有些就以菜肴的起源地和發(fā)明者來命名,也有些菜名本身是個歷史典故。有了這些信息,譯者就可根據菜肴的特點來確定翻譯的方法。
相關閱讀 Relate
最新文章 Recent
熱點文章 Recent
- 山東話怎么說日常用語_山東 09-14
- 同聲傳譯收費標準_同傳一天 02-27
- 我愛你用蒙古語怎么說? 11-24
- 俄羅斯百度“Яндекс” 12-17
- 中國菜的名稱英文翻譯大全_ 10-29
- 蒙古語你好怎么說 11-24
- 流浪地球英文介紹 11-27
- “ca.”是什么單詞的縮寫 09-11
- 維吾爾語32個字母表 12-09
- 阿拉伯語28個字母解析_2 11-07